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

望海潮・悼汶川受害孩童

望海潮・悼汶川受害孩童

汶川地震受害孩童亡逝"三七"之日,適逢國際兒童節,感而賦之。


子何乖巧,兒何聰敏,奈無端受熬煎。

罹難汶川,含冤蜀郡,堪教老淚潸然。

校舍建危椽。罵貪官巧佞,枉法行權。

試問蒼天,誰家寶貝不嬌憐?

斜樑斷壁殘磚,剩書聲泣血,墨韻遺箋。

途異影單,身寒恨重,金樽難慰愁顏。

閭巷望連連。念雛魂尚在,笑語猶傳。

步履西窗,與汝携手放飛鳶。

寫於2008.06.01

滿江紅・汶川地震

滿江紅汶川地震

五月雷鳴,風雲變、山崩地裂。 

天府地、慘遭蹂躪,蜀魂悲切。 

石滾沙飛封狹路,妻離子散埋深穴。 

最痛心、哭學子莘莘,添腥血。 

救災志,堅似鐵,三軍在,瘟神絕。 

看旌旗四起、搶爭前列。 

自古神州焉怕鬼,而今祖國安從孽 ? 

待晴天、旭日滿江紅,塵埃潔。

寫於2008.05.24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

蒼天悖逆震山河,

又見人間受折磨。

自古神州多禍劫,

總教塵夢奈如何。

寫於2008.05.20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歸零

歸零

        我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每日不停地觸摸著她,注視著她熟悉而又變化多端的面龐,日久生情,總覺得她是一個有生命的知己小伴侶。
        雖然她是那麼精打细算地執著於小數點後幾個數目的每一個細微的得失損益,但她容納的卻是人們一生的數字:她用加法積累人們的知識與情感,用減法擺脫人們的煩惱與痛苦,用乘法加倍人們的經驗與財富,用除法均分人們的機遇與付出。
        她會把值得牽掛的記憶完整無缺地保存,又能把應該放棄的東西完全徹底地刪除,更重要的是:在記錄了人們一連串浮沉起伏和錯綜複雜的人生算計之後,她會心安理得地歸零,毫無怨言而又安然瀟灑地隱身而去。
        莫以傷心談舊事,總随無奈轉成空,得到的不一定是永恒,失去的也不不必強留,在按下使人想透看澈的按鈕後,可使一切歸零。

寫於2008.05.07

身教

身教

        吃完晚飯,我照例靠在沙發看書報,妻子仍然坐在餐椅上喋喋不休地向兒女"訓話",她不厭其煩地勸告兒女要努力讀書,要多看不同類型的書才能增長知識,而我則只顧獨自看書報,妻子終於忍不住向著我說:“別只顧看書,你也該好好管教管教兒女啊!”我眼不離書地說:“言教不如身教。” 
     可惜的是社會上有數不清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其身不正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差踏錯,自己是一條蟲卻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同樣在一個公司或群體裏,領導當然是眾人的榜樣,言行舉止都看在眾人眼裏,只要懂得以身作則來影響下屬,管理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寫於2008.04.23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

        轉眼間,一年的清明節又到,落花如雨的夜裏,獨對月色闌珊,拂亂久積的思念,再次把心事撥亂。我打開BLOG,細細地重溫我年前在"詩心雜戀"欄寫的那篇"清明時節語紛紛",頹坐於屏光幕前,不經意地卷起心扉的窗紗,凝露的眼眸,鎖滿清愁,那思念親人的心緒如迷煙淡淡釋放,迷蒙中跌進了 一個意味深長的季節 ,我輕輕拾起落花微雨濺起那被歲月遺忘的塵土,深深淺淺的咀嚼著那濃濃淡淡的惆悵與迷離,殘留的苦澀飛不進夢裏,卻落滿心頭!
        風繼續吹,雨不停下,心仍然亂,樹欲靜而風不止,心欲定而思不停,至親的人,您可知曉我此刻如何表達孝敬的心思。

 寫於2008.04.04

丑陋

丑陋

       我在超市裏除了做會計的工作之外,還要協助管理來貨價格的高低及貨物的品質,諸如肉類蔬菜海產的鮮度,以確定銷售價格的定位。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覺買來的螃蟹如放在沒水的筐子裏,用沾濕的水草蓋著,可以生存好多天,不過,總發現螃蟹會不停地吐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泡沫,特別是白色的泡沫,我心想吐白沫的螃蟹,一定會很快死去,但偏偏卻相反。
       我好奇地在網上翻查有關螃蟹離開水源的成活條件,發現一個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問題:據生物學家的研究指出,螃蟹吐出的泡沫是用來沾濕自己,賴以延長生命,但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是不足以把自己長時間保命,若幾只螃蟹一起,吐出的那些連接起來形成一大片的泡沫,就能營造一個富含水分並且能夠容納每一只螃蟹共處其中的空間,彼此都爭取到生存活命的機會。
       同時生物學家也發現,箭豬喜歡於天冷時擠在一起取暖維生,但所謂"擠",是有距離的,太近了,會互相刺傷對方,太遠,又達不到取暖的效果,所以箭豬會默契地保持一定的距離,大家相安無事地共度寒冬。而在冰天雪地上一群拉雪撬的雪撬犬,每一只都會十分落力地拉足全程,奔出林海雪源,才會一起休息。
       我覺得,萬物之靈的人類,有時丑陋得連王八和豬狗都不如。

寫於2008.03.29

包容


包容

       在復活節那天,我漫無目的地走進一間教堂,看到十字架上的耶像,突然,有一份奇想:如果,我能像耶那樣,每天聽到許多人的禱告,替人解難排困,那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
       耶看透我的心事,答應成全了我,讓我釘在十字架上,接受人們的禱告。
       一批又一批的信徒,虔誠地向我崇拜感恩,奉獻彰獎,詠歎頌唱,我聽了,沾沾自喜,連手心的釘血之痛,也忘了。接著川流不息的信徒和遊覽者,有的向我訴說著煩惱病苦,有的要我替他贖罪淨抹,求我恩恤賜愛,我開始不耐煩了,更有的無中生有或莫須有地向我指責遣問,甚至詛咒謾罵,我動怒了,窒息了。
       耶在旁說:可憐的孩子!用愛心包容世間一切頌揚和罪孽,是不容易的事啊!

寫於2008.03.25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

懶穿幽徑凡花鳥

懶穿幽徑凡花鳥

由於得到諒解與支持,加上老板親自誠意挽留與安撫,更重要的是拾不得放棄自己喜愛的工作和融洽相處的同事,我還是暫時收回辭職的決定,確實,這年頭和這把年紀,重新再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是件不容易的事。但面對老板娘那反反復復的無理取鬧與事後的道歉,我是忍受不了的,忍無可忍的時候,我會挺身而出,走出這公司的大門。

其實我對生活和工作的要求不多,只求有一份能維持生計的差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回到家裏有一頓熱飯,晚上睡覺不失眠,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上有父母可孝敬,下有妻兒可相隨,閑時有一兩個好友在電話或電郵交流。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太高?

記得有一天,大女兒上網找來資料,給我解析人體各器官的構造與功能:心肝脾肺腎,氣血經脈絡,各司其職,各有所依。我有所感觸地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位置那般:有的人眼睛能調節光暗遠近,能高瞻遠矚,又能瞻前顧後,頭腦既能清醒明智又能大智若愚,耳朵能聽得下忠言良語和流言蜚語,肺腑能納百川,能撐船,心臟能承受血液順逆快慢的沖擊。而我只覺得自己就如一具軀殼形骸,無時無刻不在忍受著風風雨雨的吹刮洗刷,要不就是一副行屍走肉,虛度年華。

年輕的時候,我就是一個軟弱怕事的人,對生活也沒有太大的奢望,沒有一飛沖天的鵬鵾大志,到如今,所謂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與我沾不上邊,至於說澹薄明志,寧靜致遠和淡薄名利,都與我無關,因爲名和利,我都沒有,哪有資格說澹薄?那只是阿Q之所言。

在一時的壓抑下醖釀出一些執著,在一生的失意中衍生出一種得過且過的

宿命,在既平庸又困惑中,用平常心躲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的做自己,既來之,則安之,得過之且過之,每日敲敲鐘,上上網,寫寫詩,何樂而不爲?

相思令

得過之,且過之,終日敲鐘不誤遲,僧尼羨我癡。

既來之,則安之,白雪陽春心自知,遣情閒賦詩。

 寫於2008.03.10

情義悠悠擾我心

情義悠悠擾我心

媽終於出院了,媽在春節前作了一次不小的手術,給我們全家人帶來不少擔憂,但媽有了幾年前動手術的經驗,似乎看得很平常,還笑說這次手術把我們這些當兒女的鐵飯碗給打破了,在電話裏再次聽到媽出院後的笑聲,完全是發自內心而沒有半點隱藏憂慮的開朗,我牽掛的心也踏實了許多。

春節這幾天,陽光普照,掃除了一切陰霾晦氣,好事接二連三而來:二哥由全國政協提升爲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小女和小兒分別考獲巴黎市府的獎學金,外甥女嫁得如意郎君,就連家裏的蘭花也在大年初一那天開放,並且是幾朵爭放。我不是附庸風雅的人,更不會養花,那蘭花是孩子們在大半年前送的,燦爛艷麗了一段時光,後來就凋零枯萎在盆中,只剩下光禿禿的枝頭,曾經青翠欲滴的葉子軟垂無力地躺了下來。我想要救活已不易,哪敢妄想再開花,乾脆扔掉算了。妻子不死心的每日耐心剪枝除蟲,澆水護泥,移盆晾根。在臘月時發現花柱慢慢地長出來,顏色也變成了淺綠色,花蕾悄悄探出了頭,沒幾天爆出幾片粉紫色的花瓣,一付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俏蘭花綻放出來。我頓時看到春的生機盎然,感受到那份柔弱中的飄逸,走進了淡雅中的蒼翠,疲倦憂傷的心靈得到盡情的釋放。

看到媽媽逐漸康復,看到蘭花從枯萎而又再次璀燦,我感覺活著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要拋棄煩惱,就得從心底把煩惱擯除。無論遇到多麼不如意的事也要找出一點令自己欣慰的理由,讓自己快樂,因此,我也辭去我喜愛的但卻做並得不開心的會計工作。

在賞花的同時,突然很矛盾地有一種傷感莫名其妙地湧上: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人面不知何處去,蘭花依舊笑春風。在媽媽入院其間,遠在美加的親朋好友,還有素昧平生的網友,給我帶來關注問候,我都一一致謝不已,而近在咫尺的此地,完全沒人有半點訊息,哪怕給我一通電話,一個免費電郵或慰問卡,我也會感受到春天的溫暖而銘感心中。其實,年關在即,各人都忙於生活,也不能見怪,就如花木和人一樣,你給它多少關愛,它就回報你多少幽香!種瓜者得瓜,護花人賞花,我想又何嘗不是呢?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我曾經付出過,也失望過,看到了那些拋舍情義的人爭鬥得面紅耳赤或違心的應酬交往,看到了那些低頭行走而無視前方或掉頭轉路的的遠親近鄰,又或是那種你開了車門也不領情上車的人,我難以感悟到情義之濃淡厚重,究竟我要豁達大方還是耿耿於懷?该如何做才不会梟情绝义也不会多情多累?人生莫如不相識,那就不會有情義兩相擾這煩惱困惑。

 寫於2008.02.15